要说这乡里,曾经什么建筑最为好,那就得要说到学校了。

    大四合院样式的。

    条石做的地基,灰砖做的墙半抹白灰,黒瓦做的屋顶,有着窗栏的玻璃木窗。

    大多窗户的玻璃,已经不见了。

    秋风不断从破碎的窗户吹进教室,带来徐徐的凉意。

    整体而言,学校呈现一种古朴庄重之感。

    就说学校那大门,是两扇木门,样式和城门一样的,只不过要小上几号罢了。

    校园整个呈现四合院形制,院内种植着十几棵法国梧桐树。

    最大的一棵,当属进门即见的这棵,得要三人牵手环抱才行。

    离地不高的树枝上挂着一“钟”。

    是汽车的轮毂。

    已经锈迹斑斑。

    陈元庆站在敞开的校门口,想象着一名学生提着一根钢棍从教室里面出来,铛铛敲响了下课的“钟声”。

    还真的挺有时代特色的。

    此时,国内大部分的学校,都是这般打下课铃的。

    没办法,就这么个条件。

    今天是中秋节,学校放假,自然是没有学生的。

    但校内有人,不然也不会校门大开。

    陈元庆站在学校门口,为的是等人。

    抬手看了眼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,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二十分钟。

    现在的人,很爱戴手表。

    没有办法,没有手表的话,根本就不知道身在何时。

    几分钟后,陈元庆见到周楚欣从远处走来,她居然是烫了个大波浪。

    八十年代真的属于时尚大复苏的年月,1983年开始临时不收票票,1984年不再新印布票。